1)第八百七十二章 亡国之相_三国骑砍
字体:      护眼 关灯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
  北府在渭水南岸处决近百官吏子弟,魏国也在邺都漳水桥处行刑,将公孙恭、公孙晃斩首、弃市。

  司马懿是大忠臣,识破了公孙氏的连环计……所以公孙氏没有无辜的人,都得绳之以法。

  这也没办法,司马懿屠戮辽东断绝退路缴纳了投名状,大魏朝廷也该有所表示才对。公孙恭叔侄的头颅,就是给司马懿的答复。

  公孙恭叔侄背负冤屈而死,这给自诩公正,并一贯持以修身的廷尉高柔带来了许多心理压力。

  当年有魏神宗皇帝执意处死鲍勋,现在当今皇帝要处死公孙恭叔侄……还有种种宫廷传扬出来的种种匪夷所思的风言风语,这种很受市井追逐的热点话题已通过百官家里的仆僮之嘴层层流传,传入公卿百官耳中。

  自然地这些破事情让人很是焦躁,汉成祖皇帝遗留的恩泽何其深厚?

  可其子就是沉湎女色,以至于弄得汉室旧臣离心离德,纷纷倒向北府;而大魏呢,到目前为止,公卿百官连个稳妥的,可以用来跳槽的备胎都无。

  这能怪谁?

  神宗皇帝受禅之前有十子一女,可受禅之后就不曾再生育,十个儿子陆续夭亡,如同诅咒一样。

  到现在为止神宗皇帝就留两个儿子在世,偏偏另一个就扣在关中。

  至于找其他帝室近亲……很遗憾,帝室继承法度也要遵守基本的规则,优先度最高的是神宗皇帝的同母兄弟血脉。

  从宗法、过继、立嗣的角度来说,曹植不合适,曹植的两个儿子与曹叡同辈,也不合适。也就曹植的孙儿可以过继给曹叡,以继承皇位。

  可惜曹植意在迎走太皇太后卞氏,根本不关心邺都的局势,也没兴趣来邺都做一个大魏公卿百官殷切盼望如盼甘霖的鲜明能君。

  曹植这一脉不能指望,曹熊又绝嗣,唯一延续血脉,又辈分恰好的是曹彰的孙儿曹芳……可惜,曹芳一岁半的时候就送到北府为质,对大魏、曹氏什么的根本没有概念。

  廷尉卿高柔感叹着亡国不远矣,继续阅读手里整合的资料。

  普通士民对战争另有看法,跟没有退路的公卿百官不同,普通在这场前途悲观的战争中存有极大的抵触情绪。

  士民厌战,甚至可以说是‘南望王师又一年’。

  王师迟迟不来,士民只好主动采取行动,主要体现在各种各样的结伴出逃。

  不需要跑太远,跑到山野之地即可,只要脱离城邑、乡里的管理范围,那就跳出了税租、兵役、徭役的多重枷锁。

  不止士民出逃,各处也有吏士逃亡;自然也有专司缉捕、捉拿的。

  特别是吏士逃亡影响范围大,还很恶劣;因此要整治吏民之心,就先要整合官吏的态度……必须要先抓住逃亡的吏士,予以严惩,自能以儆效尤。

  作为大魏司法最高主官,高柔对各地的逃亡、缉捕状况了如

  请收藏:https://m.bqee.cc

(温馨提示:请关闭畅读或阅读模式,否则内容无法正常显示)

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